202班党支部学习十九大精神心得体会

  • 文/曹晟昊 甘叠 李赞 任明旸 史雪洋 王美惠 王颖 张国军
  • 创建时间: 2017-11-27

学习十九大精神心得体会

   曹晟昊

10月18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开幕。习近平代表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向大会作了题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的报告。

报告中我印象最深刻的一句话是:“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这句话阐明了我们共产党人奋斗的目标和方向,而且这一目标和方向是一以贯之的。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科学把握当今世界和当代中国发展大势,以巨大的政治勇气和强烈的责任担当,举旗定向、谋篇布局、迎难而上、开拓进取,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取得重大成就,以科学完整的思想理论体系,形成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当代中国正经历着我国历史上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进行着人类历史上最为宏大而独特的实践创新。在理论上不断拓展新视野、作出新概括,坚持以发展着的理论指导新的实践,是确保我们在新的伟大斗争中赢得胜利的重要法宝。

经过几辈人不懈的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的历史方位,是承上启下、继往开来的时代,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时代,是不断奋进、创造美好生活实现全民族共同富裕的时代,更是全体中华儿女戮力同心,实现民族伟大复兴,共筑中国梦的时代。它指引我们中华儿女,同心协力、勇往直前、不忘初心奋勇向前为复兴事业做出更大的努力。

我们是新时代下的青年,拥有无限的机遇,这是我们的幸运。我们应该努力将个人的追求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统一起来,实现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的统一。党的十九大报告中特别提到,“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可以看到我们青年肩上的使命和责任,习总书记在报告中也对我们青年提了希望和要求,“广大青年要坚定理想信念,志存高远,脚踏实地,勇做时代的弄潮儿,在实现中国梦的生动实践中放飞青春梦想,在为人民利益的不懈奋斗中书写人生华章!”我们青年拥有饱满的精神活力和创造力,在新时代下,要保持艰苦奋斗,不能贪图安逸,要坚强地迎难而上,实现人生价值,不枉青春。

十九大报告心得体会

甘叠

党的十九大报告振奋人心,听完后感慨良多。首先是作为一名中国人的骄傲,其次是作为一名预备党员的自豪。但我也深深感受到我们肩负的责任与义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而作为新时代的青年,我们更应该坚定理想信念。我们是希望的一代,更是未来的一代。

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习近平总书记提到,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不忘初心,方得始终。作为个人,面对十九大这场盛会更是心潮澎湃,深受鼓舞,只有在自己工作学习中,严格要求自己,化压力为动力,通过坚持不懈地努力,才能实现自己最初的梦想。而对于国家而言,中国共产党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初心是代表自己最自我的状态,是动态的。

自习近平总书记执政以来,国家的政治局势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大量的贪官污吏被拉下马,党内的风气得到很大强度的整改。反腐倡廉,传承时代正气。这本身就切合民意,顺应时代潮流,引发大众共鸣。特别是前段时间热播的《人民的名义》,该剧之所以受到大家的追捧,让观众买帐的原因就在于它的主题就是反腐。正如剧中汉东省委书记沙瑞金所讲:“反腐没有上限跟下限,不管任何级别的干部,一经发现,绝不姑息!”。而这都以深入浅出的特点通过网络传播大范围地将反腐思想烙印到人民群众的心里,从另一方面这也正反映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全面从严治党的意志。

作为一名研究生,今后也将从事科研道路,科研界虽然没有“贪官污吏”,但学术道德和学术诚信的丢失,学术不端行为的不断涌现,也大大降低了科学研究对社会发展的贡献力度,对此,我们必须同学术腐败,学术不端行为作斗争,让好的科研态度传承下去。对这个圈子虽说不是很了解,但我知道,必然有很多人不是为了学习而学习,而是为了拿学分或者拿学位。我们会越来越发现似乎我们都被SCI所绑架了。所有人都在拼命追逐SCI,但与SCI利益相关的人太多,难免有人钻空子,出现很多造假内容,以至于造成许多人道德品质沦丧。我们文化水平够高,但是文化素养却远远不够。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而这个的前提就必须提高我们的文化素养。我们为中华崛起奋斗而读书,我们读书越多,受到的教育越深刻,并不是要被那些繁文缛节,条条框框限制,相反,我们要明确自己的理想信念,更要明确自己的人生观与价值观。十九大报告指出,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加强道德建设。我们必须要先学会怎么做人,才有资格谈论怎么做事。独立思考而不人云亦云,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培养独立思考要勇于超越思想上的旧我。低水平的认知,缺乏独立思考能力,总是被煽动性的言论洗脑,这些只会让一个人固步自封,停滞不前。所以作为一个数学人,在从事数学研究中,独立思考更为重要。华罗庚曾说过:“新的方法和和概念,常常比解决数学问题本身更重要”这正也强调了我们需要通过独立思考才能创新发展,所谓我思故我在。

腹有诗书气自华,我们要好读书,多读书,读好书。坚持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懈奋斗。努力做一个对国家,对社会有用的人!

十九大学习思想报告

李赞

在上周日,数学学院党支部为响应十九大召开,学习贯彻十九大精神,组织开展了十九大精神学习研讨会。作为支部的一员,我深刻感受到此次会议对加强党性的修养、落实党员的责任义务意义重大。

这次会议分为四个主题,分别是十九大关于党章的修改,一图看懂十九大报告,数说十九大报告和对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解读。

其中,第一部分是我和张同学负责讲解学习。此次修改党章主要涉及了几大块内容:一是新阶段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的完善,会有一些新表述、新提法写入党章,充实党的指导思想;二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阶段性经验总结;三是一些党内重要制度和体制机制的修订完善。十九大党章修正案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确立为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使党章充分体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以指导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实践。这是十九大党章修正案的最大亮点和历史性贡献。第二个重大改动是十九大党章修正案把原来党章关于“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表述修改为“到建党一百年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到新中国成立一百年时,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最后我们还播放了一段专家关于十九大党章修改的解读供大家一起学习体会。

第二部分曹同学对于十九大报告作了整体上的分析和解读。在他的报告里,他着重为我们解读了大会的主题:不忘初心,牢记使命,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旗帜,决胜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不懈奋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党和人民长期奋斗、创造、积累的根本成就。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第三部分数说十九大报告是从数字的角度为我们解读了十九大精神和主要思想。其中重点讲解了报告中的一大变化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十四大战略。

第四部分的同学对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解读十分全面与深刻。我们要坚持马克思主义关于政党、人民、领袖的关系的基本理论和基本原理,充分肯定和突出强调习近平总书记对创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出的重大贡献,同时强调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党和人民实践经验和集体智慧的结晶;强调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位同学在PPT中系统回答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重大时代课题;强调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的继承和发展;明确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是全党全国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行动指南,必须长期坚持并不断发展。

这次支部会议之后,我深刻感受到,作为一名学生党员,不仅要逐条逐项认真贯彻学习十九大精神和主旨,把个人成长进步融入党的事业发展,无论在任何岗位上,都牢记自己的党员身份,以自己的实际行动作出表率,还要紧跟党的脚步,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尽自己的一份力量。 

    

学习十九大报告感想体会

任明旸

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将先前“从严治党”的表述改为了“党要管党,全面从严治党”。这是对十八大以来,全面加强党的建设、改变管党治党宽松软状况的决心的高度总结。十九大报告中深刻指出:我们党面临的执政环境是复杂的,影响党的先进性、弱化党的的纯洁性的因素也是复杂的,党内存在的思想不纯、组织不纯、作风不纯等突出问题尚未得到根本解决。要深刻认识党面临的执政考验、改革开放考验、市场经济考验、外部环境考验的长期性和复杂性。在第十三章第(四)条特别强调了基层党建的重要性。笔者在本科阶段,担任过本专业学生党支部书记,深感上述问题也同样会出现在高校学生党建之中,对这方面问题感受颇深。高校青年学生作为党的事业,国家、民族事业的接班力量,高校学生党建作为党的基层建设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学生党建工作有必要引起重视。本次心得体会想从个人见闻的微观角度重点谈谈高校基层学生党建。

    认清高校学生党建的现实需求,有必要简单回顾高校学生党建的发展。改革开放后的一段时间里,高校党建对于学生党建部分重视程度十分薄弱,由于资产阶级自由化思潮的蔓延,不少地方党对高校学生的领导都大大削弱,少数高校学生被利用,导致“六四”学潮的发生。之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被深刻认识到,1990年,以法律形式确立了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开创高校学生党建的新局面。随着高校扩招,高校学生党员比例逐年提升,高校学生党建取得丰硕成果。但另一方面,发展高校学生党员过多自然导致发展的一些学生党员质量并不理想。十八大之后,尤其是2014年之后,高校发展党员规模逐步收缩,对有入党意向的高校学生考核更严格、长期、全面。同时,高校蓬勃发展党员时期出现的学生党建问题也逐渐被尝试解决。

当前高校学生党建依旧存在着诸多问题:

首先,党员发展的组织工作不够完善。按照当前一般的发展党员工作程序,入党积极分子应由党员推荐、群团组织推优等方式在入党申请人中确定人选,由支部委员会研究决定,上级党组织审核备案后确定最终人选。再由党支部或上级党组织指定正式党员作为其入党培养联系人,定期培养考察,并填写有关的积极分子培养考察表。在经过一年以上的培养考察后,充分听取党员、群众意见的基础上,经支委会同意,并报分党委审核备案后,可确立为发展对象。然而在大量实践中,各个环节都存在不同程度的问题:一、没有充分坚持群众路线。入党积极分子人选的产生,很多地方存在着分管学生工作的行政人员拥有很大的话语权,乃至决定权的情况。这种现象很容易导致最应该吸收进党组织中的优秀青年学生并没有入党,而一些不合格的党员凭借留给行政老师的良好印象早早进入了党的队伍,甚至凭借早入党的优势当上了支部书记。本科时曾见闻,个别学生党支部书记就是这样成为该年级较早入党的人,之后评选党支部书记的时候成为唯一人选。但担任职务期间诸多事情都招致支部成员的不满。评选优秀学生党员的时候,不经支部民主选举,直接将自己上报。与之形成对比的是,有位同学在大四放弃高薪工作,参加“西部计划”,将自己最美好的青春年华奉献给西部建设。但这位同学从大一申请入党之后,积极分子都未曾入选。二、填写入党材料“投机取巧”图省事。长期以来,先确定发展对象,再补充前期积极分子考察材料,都是很多学生党支部的通用做法。甚至出现群众意见表由支部党员代为填写的情况。三、重入党前培养,轻入党后教育。党务工作者对于入党积极分子的培养教育工作非常重视,但对于正式党员缺乏再教育。

其次,学生党支部组织生活不健全的问题成为一种常态。“三会一课”制度是党支部组织生活的基本要求,而一些学生党支部,除了发展党员这种必须要召开的党支部大会,再没有召开过党支部委员会和党小组会,更没有其他形式的党的组织生活会。十八大以后,对基层党组织的组织工作重视增加,有关检查随之增多。很多高校学院都出现过为应对上级党组织检查,组织全院所有的学生党员干部补充过往数年的党支部会议记录、入党积极分子档案等一系列党支部材料。最后“账面”还原得非常漂亮,材料准备得非常齐全,检查一过,党支部组织生活会不健全的问题依旧没有得到解决。

第三,学生入党动机复杂、质量参差不齐。“入党动机端正”是每位党员的入党志愿书中都会出现的一句话,然而事实究竟如何,可能会被打上一个问号。“功利性地入党”是学生党员中不可忽视的现象。往近看,不少学院评奖学金的细则上可能会有党员加分这一项;往远看,将来想去政府机关、事业单位、国企工作,党员身份都可能是一个加分项。这直接导致的现象是相当一部分学生党员中存在“入了党就是避风港”这种心态。入党前,政治学习、参加支部活动都很积极,入党后就滋生“学不学党的理论知识,参不参加党组织生活都无所谓”的心态。

另外,新时代的思想多元也会对学生党建工作产生影响。本科时,在学校组织的党支书培训会中,主讲人提到了一个现象:当代的青年,很多党员同学和其他同学之间,乃至党员同学之间,很少会去谈“共产主义”、去谈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恐怕一谈论,就会被异样的眼光包围,似乎这些内容只应该出现在每一位的入党材料上一样。这些身边司空见惯的现象很值得我们思考、警惕。当今时代思想多元,各种思潮都会对青年学生产生影响。

而尝试解决这些问题,在很多改进党支部工作的举措中都会提到一点:“创新支部工作形式,调动学生党员积极性”。创新形式归于广大支部成员的集体智慧,调动积极性归于支部书记能够创造一个良好的氛围。而这些归根到底在于提高学生党员与学生党员干部的素养。

首先,规范、加强对学生党员干部的培训。上述的党员发展的组织工作不够完善、学生党支部组织生活不健全等问题,某种程度上源于学生党员干部能力不足、工作素养不够。一些学生党支部书记自身就放松了政治学习,甚至连“三会一课”制度的具体内容都不了解。当然,也需要看到,随着入党的门槛日益提高,本科生党员数量相比于过去正在减少,这也给学生党建带来新的挑战。以本人本科所在学院为例,一共4个专业,以前每个专业的党支部可以有近20名正式党员,而现在4个专业加起来可能还不到30名正式党员,有资格担任支部书记的人选很有限,这种情况下,加强、规范学生支部书记等干部的培训就显得尤为重要。学生党员干部在加强自身素养的同时,不应该机械被动地完成上级组织交派的各种任务,而应该主动去做学生群众所关心的、学生党员所希望的。

其次,完善对学生党员的监督考评与长期教育机制。十八大以来,入党的门槛逐渐提高,入党前的考核逐渐增加、延长,很大程度上改善了以往学生党员素质参差不齐的情况。但依旧缺乏学生入党之后的长期监督。习总书记讲“不忘初心”,而面对有“入了党就是避风港,学不学党的理论知识,参不参加党组织生活都无所谓”心态的正式学生党员,有必要建立长效的监督考评机制。实际工作中,可以通过党支部实施群众座谈,广泛获取广大学生群体对于学生党员的意见建议,让学生党员时刻反省自身问题;也可以在党支部原有学习最新会议精神、系列讲话等集体学习活动的基础上,创新学习方式,比如分成党小组宣讲,增加考核部分等。

另外,也需要考虑开辟“网络党建”新战线。当今高校党建面对的是90后,再过1-2年,就将面对00后,这是一批成长网络时代的青年。网络成为高校学生获取各类信息的最重要途径,其中大量的信息都会影响着高校青年的价值观。有研究高校党建的学者说,如今的大学生群体成长在中国经济腾飞的年代里,信仰缺失、价值观容易扭曲。这种观点是非常偏颇的。事实上,在2010年前后,中国的网络舆论导向发生了巨大的改观,从以前的所谓“公知”唱衰中国论调盛行,到如今弘扬民族自信为主流,而这种改观靠的正是这一批成长在中国经济腾飞年代的90后网络大军。相反,恰恰是一批60后、70后的所谓“公知”,在刚刚改革开放时,目睹中西的巨大差距,对中国的发展道路产生了怀疑,才造就了2010之前的网络氛围。如今,共青团中央在微博、知乎等最具影响力的社交媒体上开设账号,弘扬社会主义正能量,并由一群90后有序运行着。在学生党建中,有必要发展、建设有力的网络宣传力量。例如,由南航徐川老师开设的微信众公号长期用青年群体喜闻乐见的方式,宣传党的各个方面,成功引起青年群体的广泛关注。

    虽然高校党建仍存在着一些问题,但党组织、广大学生党员、相关的党务工作者都在努力解决着,对这些问题的改善我们应该抱有信心。更重要的是,我们应该对新时代的青年群体抱有信心。在身边,总能发现比党员还要“党员”的青年群众。他们即便不在党的队伍之中,但同样深深认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对中国的未来、党的未来充满着自信,并用自己的青春与才华建设着蓬勃昂扬的祖国。正如习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的最后,特别提到“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大好明天还需我们逐步努力。

  

聆听十九大有感:基于当今影视文化现象对文化建设做出的分析与思考

史雪洋

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已于10月24日顺利落幕,期间,习总书记就法制、经济、生态、文化、反腐倡廉、科学技术等诸多方面发表了重要讲话。会后我就十九大会议的内容及精神进行了深刻的学习。其中,关于文化建设方面的内容最令我印象深刻且感触良深。作为普通老百姓,与我们最息息相关的文化传播、交流的渠道便是影视文化,影视作品中传递出的精神内核,以及其中的文艺工作者的行为示范对大众价值观以及社会风气的形成都有很大的影响。因此,加强影视文化管理对中国社会主义的文化建设是非常有益的。本文就将对基于当今影视文化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对我国的文化建设作出一些分析与思考。

影视文化以电影和电视为载体和媒介,包括电影文化和电视文化,是一种多媒体综合性文化。它与大众的生活相互交融,具有广泛的受众面与极强的感染性,特征鲜明,成为大众文化的代表。第一,直观视听性。影视文化能以直接、真实、生动的形象反映现实生活,使人们乐于并易于观看。第二,兼容丰富性。其兼容了摄影、语言、表演、音乐、绘画、等多种艺术文化特性,将各种文化元素有机融合,具有强烈艺术魅力。第三,传播迅捷性。随着经济全球化、大众传媒及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影视文化在全球范围内及时、迅速地传播并渗透到人们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第四,大众娱乐性。影视文化是文化产业化的产物,具有商业性特征,以其娱乐性吸引各种社会群体。第五,教育影响性。影视文化作品可以潜移默化地向广大受众传递文化价值观念、意识形态、生活方式、生活理念等等。让大众在不知不觉中认同其传达的价值诉求,具有极大的思想政治教育价值。由此可见,影视文化对整个社会及人们的生活产生非常广泛的影响,成为当今网络传媒时代文化发展的着力点,同时也是完善我国的文艺工作,加强我国文化建设的突破点。

中国影视文化起源于二十世纪初期和中期。随着世界文化产业的兴起和国际文化交流的频繁,中国影视文化不断蓬勃发展,日趋繁荣。然而,在磨合与发展的过程中也出现了诸多弊端,不难发现,当下许多作品在不同程度上存在着自由化或者粗制滥造的倾向。总结下来具体有以下一些问题:

1、模仿抄袭过于严重,缺乏创新。

首先是对国外影视作品的模仿。模仿是走向自我创造的必经过程,比如虽然我国模仿苏联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但也并未照搬苏联模式,而是结合我国国情制定出了适合中国发展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对于影视文化产业也是如此,如果不假思索地全部模仿,就会演变成抄袭,就会不符合中国国情,出现与中国文化相悖的现象,别扭又滑稽;其次,许多作品过度模仿本国同类节目,同质化问题严重。比如霸占荧屏的一系列亲子出游节目、游戏竞技节目以及各种谍战题材的影视剧等等;除此之外,具有实质新意的作品匮乏,更多的是对同一题材故事的反复重拍或翻拍,但往往也只是更换了布景,扩大了拍摄规模,可以说是同样的剧本换批演员再拍一遍,这样的作品实在毫无意义。

2、具有过度娱乐化倾向,缺乏高雅品位

影视文化的主要目的是使观众在轻松的环境下放松身心,因此娱乐性一直是影视作品的一个重要属性。但是,这样为了娱乐而娱乐的过度娱乐只会使艺术作品丧失其本身的艺术性,难登大雅之堂。比如近些年来各大音乐选秀节目总是借选手们的悲惨经历博眼球、博同情,使得经历造假的现象泛滥。一个音乐选秀节目最重要的难道不是选手们本身的音乐实力吗?这样为了凸显节目效果的过度娱乐化使得节目本身偏离重心,甚至为了哗众取宠而罔顾道德伦理,最终只会遭到大众的反感与厌恶。再比如,在众多的电视剧集中,有些剧情忽视现实情况,幼稚无脑,往往只是为了曲折而曲折,造成故事冗长没有内涵,将“娱乐”变成了“愚乐”。

3、价值导向不正确,缺乏丰富的人文内涵

影视文化广泛的受众性使其宣传教育意义不容小觑。宣传正确的价值观、引导人们积极向上是影视作品的一个重要任务。但纵观当下的影视环境,许多作品都只是利益驱使的产物,不仅没有体现真善美,反而将一些阴暗消极的内容展现在观众面前,更有甚者将一些低俗的内容作为宣传卖点以此吸引观众;一些电视节目制作者为了强化效果,仅追求节目的感官刺激和趣味性,甚至违反了国情和法律关于思想文化的相关规定,沦为毒害人们思想意识的文化垃圾。由此种种使得文化的教育、认知和审美等功能受到抑制,导致了影视产品的人文内涵匮乏,对人们的发展,特别是青少年观众的道德标准产生不可估量的影响。

4、严重脱离现实,胡编乱造者居多

影视文化与人们生活息息相关,应是人民生活的直接反映。但是,伴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快速发展,各种新型媒体对文化融合的进一步促进,影视作品包含了大量的异国元素,逐渐失去了应有的本土气息。例如大量古装剧、穿越剧,不顾历史真实性,造成作品不伦不类;各种谍战抗日剧罔顾客观事实,竟然出现了类似赤手接地雷、徒手撕鬼子等啼笑皆非的雷人场景;即便是展现当下生活的家庭剧,演绎模式套路化,将许多小众问题放大为普遍问题,其传达的内容完全不符合当下人们的需求,脱离人民生活与社会实际,难以引发大众的情感共鸣。

综上所述,作为文艺工作的直接体现,以及联系百姓生活的直接纽带,在我国的文化建设进程中,关于影视文化以及文艺工作的建设任重而道远。

首先,文艺创作不能脱离实际,胡编乱造。人民是文艺作品的直接受众,也是文艺创作的源头活水,因此,文艺作品应当以人民为根基,应以人民生活与客观社会事实为出发点与落脚点,否则,再好的文艺作品也只是无魂的躯壳,这又何来优秀的作品之说?文艺作品可以放飞想象的翅膀,但也要脚踏实地;要以包容开放的姿态融合其他民族优秀的文化元素,但应建立在正确进行文明学习借鉴的基础上,切不可盲目接受,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更突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其次,文艺创作要把爱国主义作为主旋律,建立正确的价值导向以及丰富的人文内涵。文艺作品应结合新的时代条件,积极发挥其宣传教育功能,帮助引导人民树立和坚持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文化观,正确对待传统文化和现实文化;文艺创作更要依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从而创作出蕴含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以及中华美学精神的优秀作品。

再者,要严厉打击、抵制低俗的文艺作品,净化文艺创作环境,提升文艺创作品味。好的文艺作品应能动人心弦,洗礼人的灵魂,而不应被利益驱而成为市场的奴隶。文艺工作者在创作和拍摄的过程当中,对所表达的内容不能进流于表面,更要深思其背后所要阐述的意义及对社会的影响,基于此来衡量创作的思路、拍摄的场景等是否与内容契合,从而实现各个方面的协调统一。此外,相关电视文艺批评工作者应加强完善电视文艺批评工作,从而达到对文艺环境进行监督的作用。

最后,应杜绝抄袭陋习,坚持创新第一,注重内容的原创性。创作是各位文艺工作者的中心任务,创新则是文艺作品焕发生机的保障,更是推动文化发展的原动力。文艺工作者只有将作品视为立身之本才能真正潜心创作,为大众创造出更多传播当代价值观,体现中华文化精神的精品之作。此外,模仿与学习是激发创造力的源泉。我们可以学习借鉴别国优秀的文艺作品,但要将其转化为内在能力,从而创造出属于本国的原创性作品,不应该无脑的照搬照抄,打着模仿的旗号,实质上却是抄袭,还记得每每看到国外网友吐槽中国某某综艺抄袭时,真的很挫伤我的民族自豪感!

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我们需要文化自信,来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而影视文化建设更是文化建设中的重要一环。希望广大文艺工作者能够坚持文艺工作的基本原则,紧跟党的领导,摒除影视文化弊端,创作出真正被大众所喜爱的,凸显中国特色的影视作品,为进一步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从而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做出贡献。

学习十九大心得体会

王美惠

在党的十九大召开后,我们数学院202班党支部于11月12日组织了主题为学习十九大报告的支部会议。我们这次会议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关于党章修改的总结学习,二是关于十九大报告中的其他方面,而我最深的感触是在党章方面。

关于党章,这次十九大做了多处修改,主要有十三个方面:

  1. 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一道确立为党的行动指南,一致同意把坚定维护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写入党章。
  2. 将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宏伟目标写入党章。
  3. 将党的十九大关于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大政治论断、重大战略、重大举措写入党章。
  4. 将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和加强党的领导、全面从严治党的新鲜经验写入党章。
  5. 在总纲部分专门增写一个自然段强调,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是党和人民实践经验和集体智慧的结晶,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党全国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行动指南,必须长期坚持并不断发展。
  6. 在条文部分关于党员必须履行的义务、党的干部的基本条件和党的基层组织的基本任务中,增写了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内容。
  7. 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到把我国建设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从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到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和坚定“四个自信”;从坚持新发展理念,到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从健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制体系,到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修改后的党章,将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思想观点和党的十九大报告的相关提法充实进来。
  8. 增写了维护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的内容,并突出强调了党的领导地位和作用,把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党是领导一切的这一重大政治原则写入党章,明确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
  9. 充实了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取得一切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的内容,充实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方面的内容能,充实了党的基本路线方面的内容,充实了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方面的内容,充实了国防和军队建设、民族关系、统一战线、外交方面的内容,涵盖改革发展稳定、内政外交国防、治党治国治军的方方面面。
  10. 增写了必须坚持亿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将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表述调整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将又好又快发展修改为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发展;增写了不断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的内容……
  11. 在总纲部分,将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修改为坚持党要管党、全面从严治党,明确为党的建设指导方针;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调整充实了党的建设总体布局,明确以党的政治建设、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纪律建设,把制度建设贯穿其中。
  12. 增写加强和规范党内政治生活,增强党内政治生活的政治性、时代性、原则性、战斗性,发展积极健康的党内政治文化,营造风清气正的良好政治生态等内容;将坚持从严管党治党作为党的建设必须坚决实现的基本要求之一写入党章,使党的建设目标更加清晰、布局更加完善。
  13. 充实了党员义务和发展党员标准等内容;增写了实现巡视全覆盖、中央单位巡视、市县巡察等内容;顺应基层呼声,将总支部委员会、支部委员会每届任期两年或三年调整为每届任期三年至五年;充实了干部选拔和领导干部条件等内容;充实了党的纪律、党的纪律检查机关部分的内容……

以上每条内容都有其加入党章的必要性,而我作为一名共产党员,党章是必须学习并且始终遵循的最高准则,通过此次对新党章的系统学习在看过专家分析资料之后,我对党章有了更深的认识,更加明确了作为党员要承担的责任和义务。我将更加坚定的跟随党的领导步伐,加强自身管理,不仅要严格要求自己,还要以实际行动带动周围的人积极向党组织靠拢;我会不断加强自己的政治意识,加强思想修养,经常学习党的先进思想;我会以十九大报告为指导,不忘初心,牢记使命,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不懈奋斗。

十九大学习心得

王颖

在我初次浏览完党的十九大报告时,两个字就能准确的概括我的心情,那就是“骄傲”。我骄傲我们国家在短短五年内取得了如此大的进步;我骄傲我们党在短短五年内做出了如此大的成就;我骄傲我生活在这个积极向上的时代;我更骄傲我是一名共产党员。

作为一个数学人,我喜欢用数字来精准地表达一切。我很欣喜地发现十九大报告里面有很多精准的数字。例如,我国国内生产总值从五十四万亿元增长到八十万亿元,稳居世界第二,对世界经济增长贡献率超过百分之三十;农业现代化稳步推进,粮食生产能力达到一万二千亿斤;城镇化率年均提高一点二个百分点,八千多万农业转移人口成为城镇居民;改革全面发力、多点突破、纵深推进,着力增强改革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压茬拓展改革广度和深度,推出一千五百多项改革举措;人民生活不断改善,脱贫攻坚战取得决定性进展,六千多万贫困人口稳定脱贫,贫困发生率从百分之十点二下降到百分之四以下;就业状况持续改善,城镇新增就业年均一千三百万人以上。这一串串数字代表地不仅仅是我们国家现阶段取得的巨大成就,更是我党的有效执政的正面印证。

作为一名短短人生路上的奔跑者,我喜欢用准确地方向来引航自己的人生路。我很欣喜的发现,我们党已经制定了未来三十年的发展计划:从二〇二〇年到二〇三五年,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再奋斗十五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从二〇三五年到本世纪中叶,在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基础上,再奋斗十五年,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这两个简约但不简单的两个十五年,它绝不仅仅是我们党的奋斗目标,更是全国各族人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希望之火。

作为一名国科大的研究生党员,我相信科技创新的力量,我相信创新是第一生产力。我很欣喜的发现,发展创新型国家被写入了十九大报告。加强应用基础研究,拓展实施国家重大科技项目,突出关键共性技术、前沿引领技术、现代工程技术、颠覆性技术创新,为建设科技强国、质量强国、航天强国、网络强国、交通强国、数字中国、智慧社会提供有力支撑。加强国家创新体系建设,强化战略科技力量。倡导创新文化,强化知识产权创造、保护、运用。培养造就一大批具有国际水平的战略科技人才、科技领军人才、青年科技人才和高水平创新团队。这些战略都直接的表明了我们国家的科技力量是真正的强大起来了,丞待进一步的发展完善。

作为一个刚刚二十出头的年轻学子,我们国家的前67年的发展,我们并不能够为其增色,但我相信,我们会成为国家未来40年发展的中流砥柱。作为一个科研人,我希望我能够为我国基础数学研究添砖加瓦。作为一名党员,我希望我能够为我党发展壮大添一份力量。作为一名普通中国人,我希望我能够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做一点贡献。我希望有一天我可以骄傲的说,我是一名合格的中国共产党党员!

读十九大报告有感:谈育人、兴学、强国下的文化大作为

张国军

【摘要】文化是一个个体,一个群体的成长底蕴;是一门学科,一个产业的发展动力,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精神灵魂。在伟大中国梦的进程中,有着长久积淀以及盛世辉煌的中华民族文化必将扮演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为进行伟大斗争、建设伟大工程、推进伟大事业、实现伟大梦想提供坚强的思想保证和强大的精神力量,在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中,在建设世界一流大学、一流学科中,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强国中大有作为。

关键词:文化大作为; 文化育人; 文化兴学; 文化强国;

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门学科、一个个体发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深刻阐述了文化与文化建设的重要地位,明确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激励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奋勇前进的强大精神力量。”[1]继承与发展社会主义文化,是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新时代高素质公民的重要保障,是建设国际一流科研机构、一流学科的有力助推,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坚实支撑。“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中国社会主义特色文化必将在“两个一百年”进程中处处彰显中国精神、体现中国价值、发挥中国力量。本文将从文化育人、文化兴学、文化强国三个维度阐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积极作用与大作为。

一、文化育人: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人民有信仰,国家有力量,民族有希望。”[1]迈入21世纪以来,党的执政理念路线越发精准、国家综合实力蒸蒸日上、人民素质显著提升,社会风气总体健康向上,呈现许多可喜变化,但需要重要的是局部领域仍存在一些问题,信仰动摇、道德沦丧、诚信缺失等问题较为突出。继承革命文化、重视文化教育、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把思想道德建设摆在突出位置,加大教育引导和规范治理力度,可以有效地提高人民思想觉悟、道德水准、文明素养,进而提高全社会文明程度,更好地适应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需求,让人民精神文化生活更丰富,文化权益保障更充分,文化获得感、幸福感更充实。

(一)理想信念坚定,一丝不动摇

人民的自身发展,全体人民的同心同志,必须要有崇高的理想信念作支撑。广泛开展理想信念教育,深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加强爱国主义、中国梦教育,不断把核心价值观建设推向纵深,以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为着眼点,强化教育引导、建立制度保障、注重实践养成,将新时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人民的发展各方面,转化为人民的情感和行为习惯,帮助引导人民树立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文化观,进而形成人人参与、人人践行的生动局面,保证人民理想信念坚定一丝不动摇。

(二)道德素质提升,一个不落下

“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2]充分发挥核心价值观的引领作用,深入实施公民道德建设工程,大力弘扬法治精神,使之贯穿于国民教育全过程,融入精神文明创建各方面。进而推进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的伟大建设,激励人民向上向善、孝老爱亲,忠于祖国、忠于人民。以新时代社会主义特色文化,树立正义道德稳固天平,提升道德素质下界,力求一个不落下。

(三)社会风气养成,一刻不能松

社会文明程度高低的重要体现是文明风尚、精神风貌、人文氛围。而文化是承载现代公共生活的自由、平等、开放与共享的关键介质,也是政府为人民提供公共服务和实施普惠工程的重要内容。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髓,深化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弘扬真善美,抵制媚俗、低俗,开展移风易俗、努力建设发展时代新风不动摇,抓紧社会风气养成,一刻不能松,实现社会主义文化大繁荣,社会风气大真美。

二、文化兴学:助推世界一流大学、一流学科建设

习近平总书记于13年7月17日视察中科院,提出科技发展“四个率先”深切期望。科技兴则民族兴,科技强则国家强。而文化与科技的融合创新与融合发展,可以为科技产业注入新的活力,大力助推我国科技蓬勃发展,实现科学技术的跨越发展,率先建设国际一流科研机构等重大目标,进而实现“文化科技一体化”新局面。

(一)创新文化是科技创新的精神指导

创新文化从精神层面上为创新活动提供动力。现代科学所追求的,是隐藏在日常所见表面现象背后的自然规律,创新文化是价值观、世界观、人生观、科学精神等的智慧结晶。创新文化是创新的内在动力,为创新活动提供了大量的精神素材,对创新活动起着先导性作用,进而为科技创新提供强大的精神指导。

(二)创新文化是科技创新的制度保障

创新文化为人们的各项创新活动提供了制度体系保障,它可以让各项创新建设都有章可循、有规可依,避免了建设过程中可能出现的盲目性和随意性。蓬勃繁荣的创新文化,有助于确立起促进自主创新、科技创新的政策环境,进而有助于创新活动的顺利开展,形成人人爱创新、人人尊重创新、创新促发展等良性循环新局面。

(三)创新文化是科技创新的物质保障

创新文化可以从工作环境、科学的形象设计、主题鲜明的活动为科技创新提供物资保障。完善的工作环境,富有创新内涵的形象标识,轻松自由的工作氛围,可以最大程度激发工作在其中的人的创新热情,更好地开展创新工作,进而促进科技创新。

三、文化强国: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强国建设

 (一)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宝贵财富。

一个没有精神力量的国家难以自立自强,一项没有文化支撑的事业难以持续长久。[3]改革开放以来,我们不断开创与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新成果——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源自于中华民族五千多年的持久积淀与盛世辉煌,继承着党领导人民在进行革命、建设、改革中创造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扎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这一强大的精神力量激励着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更加紧密地团结起来奋勇前进,是我们身处世界激荡格局坐怀不乱的坚定支撑。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繁荣,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凝聚起应对重大挑战、抵御重大风险、克服重大阻力、解决重大矛盾,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的关键所在。

(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坚定信心。

“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4]纵观世界历史,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要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都离不开文化的积极引领;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要实现振兴强盛,都需要以文化繁荣发展为支撑。中华民族有着5000多年的文明历史,有着极其灿烂的中华文化。今天,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更有信心和能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文化自信可以更好提振起全党全国人民的信心和斗志,奋力走好新时代的长征路,朝着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奋勇前进。文化自信即中国自信,我们、中国有着深厚的底蕴,足以昂首挺胸向前进。

(三)产业协同、融合大发展的“催化剂”

文化不仅自身可以成为一项产业,实现自我产业化增益,同时也可增益其他产业发展、为其他产业提供文化附加值。文化作为产业化社会生产的“软实力”与“巧实力”,有助于从精神层面挖掘劳动者的生产潜能,从关系层面协调社会生产分工,从功能层面链接不同产业特长优势,从价值层面赋予产业发展以经济效益和社会意义。社会主义当代文化是各产业协同、融合大发展,是中国经济发展的“催化剂”,推动中国经济稳健向前。

 (四)现代化强国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任何一个大国的发展进程,既是经济总量、科技力量、军事力量等硬实力提高的进程,也是价值观念、思想文化等软实力提高的进程。当今世界格局激荡,国家核心竞争力中的文化因素越来越突出,谁拥有了强大的文化软实力,谁就能够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赢得主动。高度繁荣的社会主义文化对树立中国大国形象、世界感召力有着重要作用,从经济认同,到科技认同,再到文化认同,有助于中国在世界舞台上展现中国魅力,是我国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的强有力支撑。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强盛,总是以文化兴盛为支撑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以中华文化发展繁荣为条件。”随着社会主义文化的进一步发展,必将涌现一大批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必将率先建成世界一流大学、一流学科,必将建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处于世界舞台的中央,实现中国伟大复兴梦。

参考文献

[1] 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报告

[2] 习近平.核心价值观其实就是一种德,国无德不兴(2014年05月05日) [N].人民网.

[3] 习近平.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2014 年10 月15 日)[N].人民日报,2015-10-15(02).

[4] 习近平.在同各界优秀青年代表座谈时的讲话(2013年05月04日)[N].新华网